当对手还在厮杀价格,它们已经用AI锁定海外客户了
本文包含AI辅助创作内容
朋友是在杭州四季青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跨境人,他和我说:
“我见过凌晨四点的跨境园区——不是看日出,而是等物流车发最后一波货。”
在 “中国电商之都” 杭州,“1688下单,急速全球达”,背靠长三角供应链,玩的就是闪电战,像亚马逊爆款、TikTok网红品,上午刷到趋势,下午就能进生产线。
今年开始就逐渐不对劲了,昨天刚给美国客户发完5万单筋膜枪,今天就发现义乌同行定价比我成本价还低10块。
流量费涨得比西湖房价还凶,利润?不亏就是赚。
早年的发展离不开一套务实的 “铺货逻辑”,依托国内成熟的供应链体系,快速响应市场信号,哪里有新渠道就扎进去,什么营销玩法火就跟风尝试,核心目标始终是 “把货铺出去、把量冲起来”。
但这种模式的底层,本质是对成本优势的依赖,利润空间往往被压缩,在今年关税波动与流量成本飙升的挤压下,早就支撑不起来了,而如今,信息差在 AI 与社交媒体的冲击下被彻底抹平。
TikTok 上刚走红的一款产品,不出 48 小时就会出现在亚马逊、速卖通等多个平台的跟卖列表中。
同质化竞争下,产品的差异化优势转瞬即逝,企业只能靠烧钱买流量维持曝光 —— 可 Meta、Google 等平台的点击成本较 2020 年上涨超 40%,很多中小卖家陷入 “不投广告没流量、投了广告没利润” 的恶性循环。
朋友和我说,杭州跨境人的痛苦,是拿着互联网的剑,却砍不到品牌化的盾。
如今,几乎所有资深卖家都达成了共识:“做跨境不能再只盯着卖货,要想扎根海外市场,必须做品牌。”
品牌已从 “可选项” 变成了突破流量瓶颈的 “必选项”。
独立站正是品牌在数字时代的核心门面。它不仅是企业对外展示的窗口,更是全域营销的流量承接地,能将广告、社交、搜索等多渠道的流量沉淀为品牌私域,这也正是建立海外消费者信任的关键。
被迫all in独立站半年后,他发现了条邪路子:用AI反杀流量困局,把成本劣势打成品牌壁垒。
说人话就是,让ChatGPT当你的24小时销冠,让谷歌SEO和AI GEO双线爆单。
品牌的本质从来都不是自吹自擂的广告轰炸,而是与用户建立深度信任的价值连接。在 AI 重塑搜索逻辑的今天,无论是传统搜索引擎还是 ChatGPT 等智能助手,推荐的核心都离不开 “有价值的内容”,这正是其中的增长核心。
优质内容是流量的源头活水
搜索引擎与 AI 的共同目标,是给用户提供最能解决问题的答案。如果独立站只有干巴巴的产品参数,系统会直接判定 “无价值”,自然不会给予曝光。
真正能吸引流量的内容,需要做好生意表达,创建高质量的内容,如博客文章、电子书、视频等,以吸引潜在客户。这些内容应该解决潜在客户的问题,提供行业洞察,或者教育他们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,比如 用 FAQ 问答拆解复杂功能,用数据表格对比产品差异,用分点列表梳理使用步骤,让 AI 能快速抓取核心信息,提升内容被推荐的概率。
GEO 让品牌成为 AI 的 “优先答案”
2025 年的海外采购场景中,“问 AI 找产品” 已成为新潮流。这意味着品牌出海必须布局两条并行赛道:传统 SEO 确保用户搜关键词时能找到你,而 GEO(生成式引擎优化)则让 AI 真正 “读懂” 品牌价值,主动将其嵌入回答中 ,这种 “成为答案” 的模式,能大幅缩短用户决策路径,转化效率较传统搜索提升 3 倍以上。
这种 “SEO+GEO” 的双保险模式,能实现流量互补,无论用户是习惯在 Google 搜 “Coffee shop POS System”,还是在 ChatGPT 直接提问 “咖啡店该选什么 POS 机”,品牌都能靠前出现。
最后说点得罪人的,朋友和我说了个怪现象, 大家宁可砸50万测品,不肯花5万做内容。
醒醒吧! 当1688的货盘红利消失, 能活下来的,一定是会用内容给AI喂生产资料,用品牌给用户造记忆锚点的狠人。
如果你正受困于流量成本高企、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困境,渴望通过独立站打造真正的海外品牌,欢迎与我们聊聊,我们的自研系统营销枢纽一定不会让你失望。
时至今日,营销枢纽服务过20w+的企业,搭建了超过10w+的网站项目,同时LTD搭建的网站已经升级为嵌入AI智能体的智能站点,LTD.com每天的访问量就有2w+。
这里是数智前沿,你关心的我都有。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